很多人一看蹴球的名字就会想到“足球鼻祖”——中国的蹴鞠。蹴球和蹴鞠有关系吗?有,蹴球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而这个流行在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中的“踢石球”,就是古代的蹴鞠二十五法之一。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的描写:“培铭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这里写的踢球,就是踢石球。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成为正式的群众体育比赛项目时,就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蹴球场地为一块长10米、宽10米的平坦地面,四角设有开球区,中间有一个圆圈用于摆战术球。参赛者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击中对方球或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分。比赛用球为直径10厘米的硬塑料实心球,分为红蓝两色。运动员在比赛时,需要控制击球的方向、力量和节奏,还要考虑布局球摆设的位置、谋划击球的顺序等,因为竞赛规则类似台球,所以蹴球也被称为“用脚踢的斯诺克”。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黄晖整理)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