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道路两旁花木扶疏、绿树成荫,一栋栋富有特色的高层新居鳞次栉比,盏盏路灯、花木绿草扮靓新村;热闹繁华的文化活动中心内,载歌载舞的村民洋溢着幸福,一面面文化墙“绘”出乡风文明新风尚……走进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社区,呈现眼前的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和谐画卷。二十多年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村,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屯西实践出了一条盘活村集体资产、造福集体成员的新时代文明之路。
朗朗读书声“书润乡村”文化沁人心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一阵朗朗读书声从屯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教育服务区域传来,社区居民十余人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孝经》,今天他们已经顺序读到了第十二章《广要道》。“以前农活忙,根本没空看书,现在有时间了,社区里又给准备的这么周到,得抓紧把以前没捞着看的书补回来。”居民葛树巧笑着说。
屯西村成立屯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大讲堂、农家书屋、青创空间、四点半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为载体,利用相关功能室打造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司法服务平台、健康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8个平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这儿可以看书,可以练书法,可以学非遗,喜欢动的还可以去学舞蹈学唱歌,这心里甭提有多舒坦了。”屯西社区主任葛汝志说,浓郁的学习氛围,细润无声的文化熏陶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素质,现在社区里打架斗殴的基本杜绝,吵架拌嘴的也非常罕见,一个和谐安乐的文明新社区正在加速成型。
一元吃饱饭“公益餐厅”老人笑开颜
中午11点半,屯西社区老年食堂里,85岁的刘百英老人正在吃饭,她今儿吃的是炒鸡蛋,一小碗小米粥,一个花卷,还有一份寿光本地的特色菜“耙谷”。这样的一餐营养美味的饭菜,她只用花一元钱。
在这个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每天中午,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们都汇集到这里吃饭、娱乐,其乐融融。
“吃饭前在这里打打扑克,聊聊天,多好啊,在家里不用自己做,在这里吃的很舒服,很合口味。”葛汝江老人说。
建设老年人公益性助餐点示范项目,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年,屯西社区在老年服务中心设立了老年食堂,从3月份运营以来,每天中午都会有2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来这里就餐,老人们只需交一元的费用,其余费用由集体承担。
“他们中午来这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一样,和居家养老一样,足不出户,没出我们小区,家就在周围的楼上,离着百十米,上午在老年活动室锻炼锻炼,看看电视,中午就来这里吃饭,子女们也放心。”洛城街办副主任、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
屯西村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户、口人,党员名。该村从年正式启动社区改造,年全部回迁入住,是寿光市最大的城郊村改造项目。村转社区中,屯西村坚持支部引领把关、党员带头示范,实现了“平房变楼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的华丽转身,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多数带少数“红旗楼道”红旗飘满院
在屯西社区19号楼,一进楼门,一面写着“红旗楼道”的旗子就映入眼帘。据了解,屯西社区不断加大对道德文明典型选树评优的频次和力度,全小区41个住宅楼道每年都会评选出30个“红旗楼道”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还有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评选活动。
“社区里举办了‘红旗楼道’等系列的评优活动,如果楼道内一户出现违反计划生育、违法违纪案件、安全责任事故、乱摆乱放、乱扔垃圾、网络不文明等行为等都会一票否决。社区通过这种正向引导,让讲道德、讲文明成为社区主流氛围,推动全体村民整体文明程度提档升级。”葛茂学说。
和别处不一样的是,屯西社区的评优是“评多数,奖多数”。他们认为,社区管理靠的是温情,需要最大多数的正能量。评少数几个典型,就好像大伙做得不好一样,反而让典型显得“另类”和“孤立”,只要都好,就要多评,这样正能量才能压过负能量!社区的“差异化管理”立竿见影:多数带动少数,看上去是评先树优导向的变化,背后却是和谐正能量的最大集聚。
“每次评比,压力最大的是楼长。两次夺不到‘红旗’,有人竟找我自动辞职。”葛茂学笑言。
文明引领“文化广场”村民变市民
早上8点,社区的葛孚丰老人就早早来到位于小区沿街的老年活动中心,与同伴一起练起了太极扇。这是一处与屯西新村同步建成的老年活动场所,有书法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室、阅读区、生活服务区等几大功能区,空调、网络等配套齐全。说起活动中心,葛孚丰赞不绝口:“从搬上新家后,我们村里就有了这么个好地方,我们队伍也就红火起来了,从几个人到现在四五十个人了,没事儿就凑在一起高兴高兴。”
葛孚丰告诉记者,自己刚退休的时候,“无事可干”一度是他生活的常态。现在村里投资0多万建起了地下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场所,真正“将钥匙交到群众手中”,大伙儿健身娱乐有了地方。现在村里闲着没事的老年人都成了舞蹈迷、球迷、太极迷、书法迷。
“感觉我们心态好了,越活越年轻。”“大伙都说,上辈子没享的福,这辈子享到了。”年逾古稀的村民王兰星老人脸上也早就笑开了花。
屯西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城郊村,近些年来,通过土地运营积累了一些资金,他们没有“分光花光”,而是把积累的资金当本金“封闭运作”,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庄,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全体群众共同富裕,趟出了一条“经营村庄,活化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多元化发展,为后代孵化出不断下蛋的‘金鸡’”的发展路子,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保守估计11亿元,每年集体房产租赁收入约3千万元,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群众将来生活品质提供了可持续保障,村民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村民”向“市民”大步跨越。
近年来,寿光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用好用活“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1.59%,群众移风易俗满意度98%以上,在去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和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两项测评中均名列全省第一。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谭佃贵通讯员王玉龙许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