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KTV衰亡史从卡拉OK机到钱柜包厢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标题:中国KTV衰亡史:从卡拉OK机到钱柜包厢,为何年轻人聚会都不去KTV了?

来源:IC实验室

KTV代表着过去的一种大锅饭式的社交,而当下的人们不再青睐这种大锅饭式的社交了。

前段时间回家,穷极无聊,被几个朋友拉去唱K。

因为很久没去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要一展歌喉。结果等真开了包厢,发现唱来唱去,还是周杰伦、陈奕迅这些人的老歌。

点歌单上的各种抖音热榜歌曲一首都不会唱,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就差模仿当年我爸那一辈人,合唱一首臧天朔的《朋友》了。

大家于是兴味索然,纷纷打开了王者荣耀,开始在包房里开黑。

当年大学做假期工,我还在KTV当过服务员,那时候的KTV正是鼎盛时期,如今这几年KTV的生意是越来越惨淡,当年的龙头钱柜都倒闭了,连锁KTV的日子不好过,路边的杂牌KTV更是销声匿迹。

疫情一来,连年轻人最喜欢的迷你KTV都撑不下去了。

这期内容,我就聊聊KTV这门生意是如何兴起,又因何而衰退的。权当是凭吊一下我们这帮中年男人逝去的青春了。

KTV是一门典型的东亚生意,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排遣寂寞而存在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当时正深受美国嬉皮士风格的影响,年轻人对音乐非常迷恋,到酒吧等场所听歌手演唱就是常见的消遣方式。

年,一个名为井上大佑的伴奏乐手,在给朋友录伴奏带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天才的想法:做一个带有麦克风的伴奏机器,只要顾客投钱进去,就能播放伴奏,这就是第一代卡拉OK机。

井上大佑

所谓卡拉OK是日语的音译,意思是‘无人乐队伴奏’。

这个发明实在太符合日本人的需求了,尤其是日本的上班族,习惯下班后一群同事聚集在一起喝酒。酒后总得找点什么乐子吧,于是卡拉OK就成了新的社交手段,短时间内就风靡了全日本。

据说当时有人每天定时来到酒吧,投币卡拉OK机练习同一首歌曲。然后过几天再带同事一起来,自己再装作第一次唱,一展歌喉,惊呆众人。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风靡的产品,总是少不了给人装逼的需求。

很快,卡拉OK这把火烧到了中国台湾。

台湾人发现日本这种开放式的点歌方式效果并不如想象中好,于是加上了包厢,形成了在包厢中K歌娱乐的模式。

后来的中国香港和大陆,都沿用了这种模式。不得不说亚洲人民在娱乐方式的偏好上确实很接近,卡拉OK的热潮迅速席卷亚洲,俘获了年轻人躁动不安的心。

卡拉OK之父井上大佑甚至被《时代周刊》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亚洲20人之一,评价他‘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只不过到了中国,K歌开始与都市白领上班族解绑,成为一种全民娱乐。

很多人童年记忆里,大陆最早的KTV场所应该都特别土。

以我老家为例,八九十年代其实没什么正规的K歌场所,一般要K歌就是两种模式:一是傍晚后出摊的露天卡拉OK,通常和宵夜摊开在一起,歌声隔着两条街都能听得到,可谓严重扰民。

不过那时候民众娱乐生活也不丰富,加上没有,六点多吃完饭都喜欢出门瞎转悠,也就没人在意了。

另一种就是前面说到的小包厢模式,不过点歌系统非常原始,需要一个特别厚的本子,上面会有歌曲名字和编号,想唱哪首还要用点歌机输入编码。

当年跟爹妈和他们同事、朋友去K歌,对小孩子来讲就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那个年代的人特别偏好美声唱法,普通人压根驾驭不了,一开嗓杀伤力就特别强。

不过总体来说,八九十年代大陆的卡拉OK,在一般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好词。

因为这种新潮的事物往往都很受小混混欢迎,卡拉OK厅也是小混混们经常聚会的场所。

那时候台球厅、溜冰场、卡拉OK厅、录像厅、歌舞厅和街机厅,都是人民警察的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