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NYLONYOUTHr-a-d-a-r
八九十年代的小镇面貌、临海鲜活的渔货市场、建筑独特的骑楼老街、在吊床上沉睡又醒来的人们……北海的一角就此在摄影师朱宝蕾的眼中展现。不同于城市生活,这个小城多了一些粗粝和生猛的质感,也比城市保留了更多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第8次前往这座小城之后,朱宝蕾将她的所见以图文形式铺展开来,而因由城市衍生了一些惯性的人们也可以借此看看,藏在小城里的另一处生活。
今年是我第8次来到北海。年,我跟着初恋回到他成长的地方,那是我第一次去北海,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多年来从影视图片中看到的碧海蓝天,此刻真正出现在了我眼前,尽管海滩上人头攒动,但耳边的潮水声和温热的海风还是令我惊奇又兴奋。生活在内陆的人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海的诱惑,每年都有几千万名游客来北海看海,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生蚝10块12个。大海似乎也不会辜负任何人,潮起潮落,永不停息。
北海位于广西南端,离南宁多公里,仅需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从南国绿城切换到热带椰林。北海和南宁饮食相似、气候相似、方言相似,北海给我的感觉却和南宁很不一样。这里的人皮肤黝黑,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小城传奇故事。海风轻拂,人也变得温柔起来。每到傍晚,全城一半的人骑着电驴、驾着泳圈齐刷刷涌向海边。男女老少,拖家带口。冲淡5元、椰子10元。大海面前,人人平等。
北海对我有无尽的吸引力,而我对北海也有莫名的执念。今年是我第8次去北海,我想是时候给这座海滨小城做一次完整的梳理和呈现。
穿过这片草地,就到达海边。
海滩附近卖烤红薯和椰子的摊贩。
沙滩上的小孩。
海滩附近一座形似悉尼歌剧院的建筑。
侨港生活
大部分旅客看完海之后会去美食街吃海鲜,再去涠洲岛游玩。除了大家熟知的几个热门景点,北海还有很多低调又有趣的地方。
我每次去北海都会去侨港,侨港镇是中国最大的越南华侨难民收容地,70年代后期,约有一万多被驱离的越南华侨历尽艰辛来到广西北海,侨港镇是那时唯一安置越南归侨的小镇,越南华侨就在桥港镇定居了下来。回国后,一部分归侨在侨港镇开餐饮店做生意,所以在这里可以吃到很多越南风味美食。
侨港不仅有越南美食,赶上传统节日的话,还有机会看到咸水歌和扒龙船等疍家风情活动。难得的是这里并没有变成特别商业化的旅游景点,侨港镇仍保留着八九十年代小镇的面貌。居民楼大多建于七十年代,只有两三层。街头拐角随处可见有人推着小车卖东西或在小巷里支起帐篷卖米粉,本土生活气息和越南风情交融在一起,市井又迷人。
侨港人喜欢吊床,吊床是侨港人的标配。
常常在侨港看到两棵树之间绑着吊床,午后时间每张吊床上都躺着一个人,吹着风、摇晃着入睡。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睡吊床。
但侨港镇平静悠闲的表面下也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年夏天,我背着相机在小巷里拍照,看到一间老台球室,看起来已经有三十年了。台球室四面无墙,顶棚是用木头搭建的,角落堆积着杂物,桌椅设备陈旧,只有两三个人在里面打台球。老板7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他见我拿着相机拍照,误以为我是来探访的记者,向我投来了期许的目光。我说我只是路过的游客,他不相信,把我当成意见箱跟我倾诉了很多越南归侨的不满和苦楚。
70年代,老伯冒着生命危险从越南回国,而后住在国家分配的公寓里。可当初承诺的权益却没有兑现,拆迁赔款、养老、退休金、医疗保障……老伯投诉无门。他拿出九几年的法律条例和照片给我看,他说一直在等记者来采访报道……在他眼里,记者仍是正义的。
可惜我不是记者,也帮不上他的忙。我唯一能做的,只是认真倾听他所说的话。今年夏天,我又去了那间台球室,可是台球室已经被拆了,老伯也不见踪影。
年,桥港镇的一间老台球室。环境简陋,两块钱就能打一局。
今年,侨港镇的老台球室都已倒闭(也许是被迫关闭),老板正在转让台球桌。
雨后地面积水的侨港。
侨港疍民
侨港还有一部分归侨是世代以捕鱼为生、生活于水上、以船为家的疍民。侨港的疍民和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疍民不同,这里的疍民大多讲的是越南话、白话,渔船上相对艳丽的装饰和配色也体现了越南华侨的特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的疍民多已上岸定居,疍民文化日渐消逝。不可否认,一种文化现象消失了,有些可惜。但从他们的角度来说,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其实是一件好事。
但这也有世代之别,年轻人相对乐于接受上岸的生活,而侨港老一辈的疍民并不是很愿意上岸。我曾问一位老疍民为何不上岸居住,他说上岸以后由于无法及时掌握水文气象变化,捕鱼变得很不方便。如今在侨港港口依旧能看到很多疍民保留着疍家水上生活的传统生存方式,饮食起居都在小小的渔船里。
休渔期,侨港海滩停泊着几百上千艘船只。
由于渔船是夜间出海,所以船上挂着几排灯泡,可以照明和吸引鱼群。
侨港港口停泊着几百上千艘渔船,每年休渔期结束,疍民就可以捕鱼了。夜里出海捕鱼、凌晨回到岸边卖鱼是很多疍民的生活。清晨六点是侨港渔货交易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夜晚出海捕鱼的船纷纷满载归来。逛渔货市场的感觉很特别,不同于一般的海鲜市场或菜市场,这里一边是无垠的海,另一边各种海鲜水产地摊沿着码头排开,岸边停泊着几排渔船,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和海鲜的咸腥味。摆渡船不断往岸上输送一筐筐海鲜,船家、摊贩、工人、买家人头攒动,繁忙且拥挤。由于是一手货源,这里的海鲜新鲜又便宜,每天早上来买海鲜的人络绎不绝。逛完渔货市场,你会又重拾起对生活的热爱。
清晨,海边的渔货交易市场人头攒动,来买海鲜的人络绎不绝。
花20块钱可以坐摆渡船在港口游一圈,摆渡船穿过一排排渔船,从渔船船尾可以看到疍民的生活用具。
街上经常看到运输海鲜和水产的三轮车,工人坐在泡沫箱上面。
北海建筑
北海是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无论你是近代南洋建筑爱好者或现当代中式建筑爱好者,还是城中村自建房爱好者,即使只是在北海街上随便走走,都能得到极大的视觉满足。北海的骑楼街我来过6、7次了,前两次只是逛逛主要街道,后来连每条巷子都不放过,东南西北各个路向任意组合,随意穿梭,建筑物上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动人的细节吸引我一次次走下去。
北海对待近现代旧建筑的态度是潇洒的,拿热门景点的骑楼老街来说,虽然一楼的商铺已经商业化,但一百多年的骑楼建筑群仍维持着较好的原貌。骑楼任凭时间在外观上留下痕迹,墙壁上的腐蚀斑迹与墙缝中长出的草,该怎样还是怎样,极少有拆迁、修复、仿古、重新上色的情况。与老街相邻的几条街同样也保留着庞大的骑楼建筑群,且鲜少有游客。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和其他地方相比,北海的骑楼更加多元化,也更具民间想象力和独特审美。虽然每家每户的建筑结构相似,但外墙、窗户阳台却不一样,每一处细小的设计都体现了各自的审美。骑楼街还衍生了丰富的街道文化,也就是——二楼、三楼通常是居住的地方,一楼是店铺,市民整个生活都可以在街区完成,走在街上感受到的是当地的鲜活。
北海骑楼街上的居民自建房,虽然都是骑楼结构,但每家每户都不一样。
这里的骑楼,骑楼基本都是两到三层,比较低矮,它的首层大部分拿来做商铺,二三层就住人。
倚在骑楼墙上茂盛生长的三角梅。
老骑楼的外墙体已部分脱落,也许是为了保持最原始的老街韵味,纵使斑驳脱落,也不进行翻修了,像是把岁月的疤痕故意印刻在这些建筑上面。窗户和阳台也很有特点,它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很清晰。
较现代的骑楼使用了新式的瓷砖和材料,但仍能体现每家的审美。
骑楼街上颇为讲究的民房。
每栋骑楼的浮雕纹理、窗户材质、屋顶形状都不一样,有很多别出心裁的细节设计。从上到下都体现了精心设计的现代骑楼。
北海有不少城中村,随便走进一条小巷子就看到低矮的平房。
即使是城中村的自建房,也有别出心裁的设计和讲究。某一家门前地板上的蝴蝶烙印。
人们都想把自家的房子弄得漂亮一些,没有钱贴瓷砖就在自家墙壁上划波浪线。
我以前很少参观近代历史建筑,觉得近代史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今年去北海,闲逛时路过北海天主堂,顺便走进去看两眼,发现它和普通教堂不太一样。天主堂旁边的主教府楼是北海教区的办公楼,是重点文保单位。这座建筑设有回廊,地板为花地砖,门窗多为拱券形式,是典型的南洋拱廊式建筑。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发现这座近百年的建筑如今是教友的宿舍,房租块一个月。我第一次见到人们在近百年的历史建筑里生火做饭、晾晒棉被,不禁感叹北海对待文物保护单位的态度。
与主教府楼隔墙相对的是英国领事馆旧址,往西几百米是德国领事馆旧址,往北几百米是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往东一公里则是法国领事馆旧址,都可免费参观。这些旧建筑并不是集中或孤立的景点,而是置身在现代的居民楼中。从清末民初的旧洋楼中走出来,眼前是80年代的中式单位小区,时常有时空交错的感觉。它并没有将旧建筑封闭隔绝起来,你可以走进去感受历史是如何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北海天主堂外观半中式半现代,又保留了尖顶十字架,简洁素雅。
天主堂旁边的主教府楼旧址是南洋拱廊式建筑,已有近百年历史。北海的近现代建筑里绝不会出现熙熙攘攘的游客,因为大多游客都在海边。
如今主教府楼是教友的宿舍,房租块一个月。
教友在文物保护单位里生活煮饭。
北海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外国领事馆旧址,相距不远。这些西洋建筑多建于清末年间,有的已经变成历史文物陈列展馆,但建筑外墙仍保持着原貌。
法国领事馆旧址内部如今被改造成豪华饭店,在一百多年历史的欧洲古典建筑里吃饭有参加首脑会议的感觉。
合浦县
我有小县城情结,每到一个城市会顺便去逛一下周边的县城。县城比城市多了一些粗粝和生猛的质感,也比城市保留了更多传统的生活方式。离北海最近的一个县是合浦,相距30公里,北海到合浦的动车仅6块5,十来分钟就能到达。一出火车站,就有一排摩的司机跟你挥手:“靓女,搭车某?”
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比北海拥有更多汉代历史文化遗存,而合浦的游客却比北海少很多,相对清静,物价自然也低,不用担心被宰。合浦和很多小县城相似,却又不太一样,街道建筑旧旧的,去哪里都可以步行,随便走走就能找到和童年关联的记忆。街上很多店铺名字都和“南珠文化”有关,比如还珠派出所、美人鱼宾馆、南珠照相馆等,像是童话中的名字。和北海一样,合浦也有规模庞大的骑楼建筑群,这些骑楼多建于民国时期,比北海的骑楼更原始朴素,商业化和现代化对它的影响没那么大,很多骑楼仍保留着过去的店铺招牌。炎热中午,街道上寥寥几人,店里老板在躺椅上沉睡,这样的生活似乎持续了很久。
合浦火车站的夕阳。
店铺里老板娘在沉睡。
合浦汉墓群是免费参观的,可以亲身走入墓穴中感受。
合浦不少骑楼仍保留着过去的店铺招牌。
旧居民楼的旋转楼梯。
年,初恋带我逛北海的回忆并不全然甜蜜,但之后我对北海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热闹、咸腥、浪漫。为了让这个印象更加丰满和清晰,此后每当我有空闲却不知去哪里时,就会去一趟北海,把走过的路和没走过的路串联起来。每个角落我都想亲自走过、看过、记录过,才觉得不虚此行。
街道上的的一棵树。
去北海不需要准备太多时间和钱,也不需要做太多攻略或规划。而北海也很少会令我失望,海滩和传销的名声之下,北海值得挖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南珠、客家、疍家、归侨等各种文化交融渗透到生活中的细节中,让北海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吸引我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
撰文朱宝蕾
编辑E2
图片由朱宝蕾提供
你身边有颜值与才华兼备的校花校草吗?
又有哪些优秀且有趣的社团想要推荐?
点击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