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五年的梦想,也许真的可以烟消云散了 [复制链接]

1#

长夜漫漫,但终会过去,公鸡不只会把沉睡的人们叫醒,还会让本没有睡着的人们更加无心睡眠。尤其是熬夜目睹了丁俊晖首轮出局的球迷们,也如同这张黯然神伤面孔一样,更加辗转难眠,徒留一声长叹。

在一个普通的清晨,丁俊晖以9:10的比分遗憾结束了他的第十五次世锦赛之旅。

比起杨过十六年见不到媳妇,十五年也许并不算长。但比起康熙的生子效率,十五年并不短,足可以儿孙满堂。最起码,也能承载一代人的青春。

输球是常有的,失利也是正常的,古人早就说了,乃兵家常事。但作为一个天赋异禀、刻苦训练、排名得过世界第一、大小冠*拿了二十多个的一线顶尖球员来说,总是以这样令人遗憾的方式离开世锦赛,确实令人惋惜。

但事实就是事实,并不等于二十加二十。

这场比赛结束,我突然有种感觉,在世锦赛上,小丁可能永远突破不了自己了。是的,就是自己。因为很多次的失利,都是输给了自己。

由于心绪难平,不由得想给他写个简单的传记,题目就叫《丁俊晖与世锦赛》,别名《梦想与现实》,又名《性格决定一切》。

行走江湖总要有个响亮的绰号,比如东邪西*,比如铁掌水上漂裘千仞,比如说了不算特朗普,比如台球皇帝亨得利,火箭奥沙利文,巫师希金斯,……

小丁也有自己的绰号,只不过一直没有将这项工作固化。因为江湖绰号向来不是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的。小丁最常用的绰号有三个:丁神童,中国龙,丁帐篷。

丁神童,籍贯江苏宜兴。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台球,八岁时一次无意间的打球,让老丁发觉了他的天赋。其实虎子也是无犬父的,不得不佩服老丁的眼光,比起现在那些台坛名宿强多了,慧眼如炬,准确*辣。

自此老丁将全部的家当都投入到儿子的台球学习上,国内遍访名师,辗转于各大比赛中。之后小丁就开了挂,大小冠*收割无数,十三岁获斯诺克亚洲邀请赛冠*,同年获世界青年锦标赛冠*……

各位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十三岁在干什么,看到个小升初状元,可能都要兴奋一把。

没办法,并不是谁掉到山崖下捡到绝世秘籍都能练成天下第一的。一套普通的太祖长拳,别人施展时连个少林寺刚入职的小和尚都摆不平,可到了人家乔峰手中,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独抗天下英雄。

天赋,通俗来讲就是多数人不得不承认、却又永远不能企及的东西。

之后丁神童走进世界台坛,十八岁时一鸣惊人,以弱冠之龄先后在决赛击败亨得利、戴维斯、奥沙利文三代球王,追评希金斯20岁前夺得三个大赛冠*的记录,步入台坛绝顶高手行列。

顺便说一声,上面提到的这四个名字,就是斯诺克的代名词,虽不敢说绝后,但已是空前。而很快,一位神童也加入了这个阵营。

出名要趁早,谁都明白,谁也想去做,可就是实力不允许,你能有什么办法?

神童,天才,本就是为某些人创造出来的名词。

一个孩子,年少成名,鲜花掌声,万千荣耀,不去春风得意两把,不去心潮澎湃几天,都不好意思回国。

所以那些年喷小丁没文化、不会控制情绪、有点膨胀的人,建议多找些不酸的葡萄吃一吃。

开挂的丁神童很快有了自己新的绰号——中国龙。

周星驰先生有部电影叫做《龙的传人》,当时特邀请在斯诺克界如日中天的吉米怀特参演,具体情节不再啰嗦,总之最后主角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代表中国战胜了世界冠*。虽然最后一杆扎杆有些违反物理学,但考虑到内功这个意识形态,木棍也是可以穿透大理石的。

英国媒体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将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童取名中国龙。

年,我在大学食堂看了中国龙的首场世锦赛正赛。事实证明,当高考省状元站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未必还能发挥出状元的水平。

世锦赛的舞台历来没有什么冷门,更何况中国龙首轮就遇到了台坛第一人奥沙利文,神童遇大神,大神为神童认真上了一课——横扫出局。

之后的中国龙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排名升至世界第一,各种冠*奖杯揽入囊中,一直稳定在世界一线球员行列。而唯一遗憾的,就是距离大满贯只差一个世锦赛奖杯,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奖杯。

实力早已允许,机会也有不少,但就是无法突破,这也成了圈内一个公认的憾事。台球皇帝亨得利一语概之:如果要评选无冕之王,非中国龙莫属。言外之意,吉米怀特只能靠边站。

年本来是很好的机会,也是小丁是发挥最出色的一次,但却在半决赛的最后关键时刻,选择了一颗可能换了任何球员都不会选择的红球进攻,被开了挂的特鲁姆普逆转出局。

和,连续两年闯进半决赛和决赛,均倒在了塞尔比的杆下。其实这两年虽然离胜利最近,但并不遗憾,因为当时世界第一塞尔比的表现,确实配得上冠*。

年,除小丁外,所有的夺冠大热门都未能进入8强,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都一致看好小丁。因为无论是实力还是状态,在这八个人中小丁是遥遥领先的。

只不过台球是圆的,未来也是不可知的。面对老将霍金斯时,小丁似乎一下子就不会打了,最后5:13惨遭横扫。气的在直播间解说的嘉宾奥沙利文狠拍大腿:他就是一顶帐篷,有点压力就垮了。

自此,丁帐篷三个字不胫而走,广为球迷乐道。

和年也确实没什么好的机会,分别输给了最后的冠*特鲁姆普和奥沙利文,对于小丁和球迷来说,应该是心服口服的,没有什么遗憾。

而,他却又为球迷了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落后,领先,即将胜利,莫名其妙失误,追平、决胜局延迟……大家好不容易熬到了凌晨一点半的决胜局,却又被推迟到四点钟进行。

其实如果状态不好,输了并不可惜,遇到的对手太强,输了也不可惜。但如果输了一场只要稍微多考虑一下就能赢的球,不可惜都是骗人的。如果他通过首轮,在奥沙利文出局的大好机会下,大概率是可以进半决赛的。

这次签运不佳似乎并没有影响小丁,面对资格赛最强选手宾汉姆,他打的毫不手软,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但宾汉姆毕竟是年世界冠*,比分一直紧咬不放,好在小丁的各项数据都是领先的。

下面我先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可惜的原因。具体来说,是三次机会的浪费。

机会一:面对宾汉姆留下的洞口球,小丁没有做好准备和观察就草草上手,打丢了如此简单的球,甚至母球没有较到位。这一局如果拿下,8:5的领先比分,几乎可以让这场比赛失去悬念。可惜浪费了。

机会二:这颗黑球此时叫做超分球,进了就能赢,很多人也称之为儿童球。其实这样的认为是错的,因为有时候看起来简单的球并不儿童,会打球的人都知道,低杆加旋转是所有杆法中最容易失误的杆法,这个球就是因为加了强烈的低杆右旋转。当然,即便如此,对于职业球员来说,这样的球也是绝对不应该失误的。

啰嗦的目的就想说明:这个球虽然简单,但可能会失误,而小丁没有通过自己的调整去避免这很容易就能避免的失误。在高水平对决中,这是非常可怕的。

机会三:决胜局一般都是谁先上手谁能赢,面对大好局势,又领先那么多分,球台上方也有三颗可以先去处理的红球,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拼这个理论上才能进的高难度球。可惜!

这样的三次机会,如果放到同水平的塞尔比、罗伯逊、特鲁姆普身上,很难让它溜走,最起码会认真观察、考虑后再出杆。但小丁愣是一次也没有抓住,犯了以前同样的错误。

很多人很难理解他的行为,最起码被炸翻了的直播间和评论区的人们很难理解这种选择。

伟大的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透过现象要看本质。技术欠缺不可怕,可以努力。失误也不可怕,谁都会失误。可怕的是不好的习惯和心态。在我看来,这些都源于他的性格。

需要说明的是,小丁的心理素质并不差,反而很好。所谓帐篷,只不过是奥沙利文随口说的一句话而已,所谓玻璃心,只不过是没有看过几场比赛或者捕风捉影的球迷和媒体的抹黑。

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因为去证明一个在世界大赛屡屡夺冠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像去证明万有引力是存在的一样。更何况,小丁的逆转数据虽然没有逆转王塞尔比的华丽,但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他之所以屡屡在世锦赛浪费绝佳机会,就是心中的那股执念作祟,说白了就是太倔了,别说是十头牛拉不回来,就是一百个千斤顶也顶不动。再说的好听一些,就是太过追求完美了。这一点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不再啰嗦,简单来说就一个意思:

在球迷们的热切希翼下,他非常渴望取得成绩,却又想学习奥沙利文的风格,无奈他更适合遵循希金斯的轨迹。最主要的,当他在比赛过程中认定打哪一颗球时,不会去说服自己停下来思考片刻,但又失去了刚出道时的那股初生牛犊的锐气。

结果就是不止一次地为这一执念买单,最终黯然神伤。

没办法,性格这玩意儿一旦成型,除了回炉再造或者大彻大悟,真的很难改变。我们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工作中,生活中,很多明知不可为就是不去控制的事,每一天都在上演。

就像岳飞,他明知道高宗赵构不想让他迎回所谓的“二圣”,但心中的那股执念仍旧驱使他去做这件事,结果赔上了所有。

虽然很重视,但就是没重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却也很无奈的逻辑。

对于小丁而言,这十五载人生应该算是辉煌,但世锦赛这个梦想如鲠在喉,为这辉煌的人生增添了一份暗淡。

身兼球迷和国人双重身份,我很想安慰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明朝有个神童徐阶,所有人都认为他能高中状元,但每次都失败,终于在某一年考中,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再比如拜登和特朗普,古稀之年竟然还能圆梦……

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废话,人人都懂的废话。有些事情真的很难,尤其是改变自己。因为梦想很丰满,性格也很骨感,曾经认为的美好梦想,随着现实的打磨,终会烟消云散。

作者释默然,沉默的外表下却有颗神经质的心,满腔的雄心壮志却匹配了一个天生愚钝的大脑。从小立志上大学要在清华赏荷塘月色,长大后却只能在华清池看看杨贵妃用过的洗脚水;寒窗苦读了多年金庸,却没有学会半成凌波微步,以致在体育考试的跳远项目中挂了科;想像奥沙利文一样成为一个风一样的男人,最后却成为了球桌上那颗郁郁不得志的8号黑球,永远排在了最后。于是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顿悟佛家至理,回归生活与本心。只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释默然无品无牌,唯这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