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
青
大
春
万
有
象
我
交大青春,万象有我。一段光影、一个律动、一笔轻描、一份沉思、一次次攀登、一次次投掷跳跃拍打,都承载了你我在交大的青春光景。夏山自习室“交大万象”系列随笔,带你走近身边交大人多彩的校园生活。
——夏山
“
序言
foreword
很多人觉得桌球就是用白球把目标球打进,然而这是绝对错误的。桌球最大的魅力在于对白球的控制,不仅能打进这颗球,更能为下一颗球的击打留出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去给下一颗球走位,如此往复,直到清台。
No.1学服桌球厅前任主管-高峰
稳定八强选手,球厅颜值担当
Timeflies.我发现人越是长大就越容易感慨时光飞逝。于我而言,在桌球厅呆了三年之久,从大一到大四,从员工到主管,自己在成长,桌球厅里的人也在不断变化,无形之中它已经成为一个日记本,默默帮我记录着大学里点点滴滴的日子,同时也记录了每一位来这里的同学。
我很喜欢六度分离理论,因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很奇妙的事情,哪怕仅仅是擦肩而过,只要是来桌球厅打过台球的同学,十有八九都会跟我有一面之缘。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在火车站观察每个人的神色,猜测藏在面孔之下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桌球厅值班的日子对我来说并不枯燥,我可以从一杆清台的大神身上学习到他们的专注,又可以看到台球弹了几库最后意外进球时和大家一起大笑,感激上天带给我们的小惊喜,抑或是踱来踱去思考人生。
在门口的值班阿姨就像武侠小说里悦来客栈的老板一样,在桌球厅里,哪个同学常来打球,哪个同学常来值班,哪个同学最近在忙科研,哪个同学最近谈了恋爱……只要有不明白的事情,就去问阿姨,她一定了解的明明白白。这里虽然小,却也是交大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同学,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桌球厅是交大万象之一,但其实它自己也包罗了交大万象。
于我而言,我十分庆幸自己来到了桌球厅。在这里虽然绝大多数时候都平平淡淡,但细细去感悟,可以发掘出很多有趣的小细节,轻描淡写之间就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希望每一位同学每天都能发掘出生活带给自己的小确幸!
No.2学服桌球厅副管-付昊源
进球全靠蒙,赢球全靠送
尽管在所有面试时我都会说我的爱好广泛,然后列举出一大堆爱好,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爱好很小众——比如桌球。我与桌球的相识绝对是一种巧合。如果不是我的父亲热爱桌球,并且愿意花时间来教我、陪我打球,我到现在应该还是一个只会用球杆乱戳的小白;我可能不会选择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加入学服桌球厅,不会一点点做到现在副管的位置;我可能不会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不会遇见她。如果没有桌球,我的大学生活必将失去很多精彩和回忆。
承载这陪伴了我整个大学生涯的爱好的,是学服桌球厅。它应该是这四年里,除了图书馆和寝室之外,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我不会承认,甚至比图书馆待的更久)。球厅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在球厅当班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偷偷看别人打球,遇到打的厉害的,我就会多看一会儿,同时思考着如果是自己在打球,该发多大力,用什么杆法,如何衔接。慢慢的,自己也就会打了。
我一直觉得球厅是一个最能放空我的思绪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和朋友畅所欲言,可以忘记内卷的压力,可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球厅就像一个“快乐工厂”,每次从这里都出去的时候,我都能面带笑容,暂时忘记所有烦恼,然后再鼓起勇气肝掉未完成的锅。
始于兴趣、陷于热爱、忠于责任,这应该是学服桌球厅之于我最真实的写照了吧。真的很庆幸自己喜欢桌球,加入了学服桌球厅。也欢迎每一个热爱桌球的同学加入我们!
No.3学服桌球厅经理-欧阳嘉璐
球厅日志水文小能手
经统计,桌球厅是学校里人流量最大的休闲场所。有些人押上卡,借上一根球杆,便这样来了,一两个小时后便匆匆离去。有些人面了试、进了群,值了很多次班,约了很多次球,识了很多个人,几年后也会依依不舍地告别。值班的时候,我时常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久而久之,便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双眼睛。
我见过球桌上充满了严肃与认真。热爱这项运动的老师同学们将它看得十分纯粹。瞄准、趴下、运杆、后停、出杆,每一个动作都是全神贯注。我见过一个同学每天自己带杆,一个人连打两个小时的斯诺克;也见过另一个同学跨越半个城市,从医学院赶到闵行校区练球。
我见过球厅里充满欢声笑语。无论是看到或打出一记好球之后的激动与兴奋,还是母球入袋后善意的起哄与揶揄。即使是几个不太会打球的同学围在桌旁轮流出杆也会感到快乐,即使是看着情侣们叽叽喳喳地打球也会溢出甜蜜。
来到桌球厅将近两个学期,时间虽然不长,却见证了不少相遇和离别。人有悲欢离合,曾经在前台值班的阿姨说:“看着你们,就跟看着我的孩子似的。”年轮流转,岁月更替,三本球厅日记上的笔迹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往前翻,陈旧的墨痕与涂鸦是曾经他们的青春中的一抹印记;向后翻,空白的纸页是未来不定的预期。
球厅不能暂停时间。人们来来去去,最终也不留在这里。打完球的同学们回归自己的生活,毕了业的员工继续向前迈进,值班的阿姨也最终调职到其他区域。
但球厅包容了缘分。经验、友谊、或者仅是来往的足迹,都会在此记下深浅不同的一笔。
No.4学服桌球厅经理-陶一铭
专业级裁判、书法大师
喜欢打台球已经很多年了,具体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那会儿正值青春气盛,兴趣浓,劲头也足,没少逃课出去打台球,也曾经在轰趴馆和同学决战到天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台球已然成为我青春乃至人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年的夏天,在蝉鸣与烈日之中,我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交大也是。我很喜爱斯诺克,遗憾的是家乡的球房主要是中式八球。进入大学后,我得以看到一场斯诺克的上海大师赛半决赛,也终于有机会时常在学校的球厅里练习斯诺克和美式。
但正式与学服桌球厅结缘还是在去年的秋天,之前虽然常常来打球,大一时也参加了球厅组织的新生杯桌球比赛,却鲜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儿,自然也不知道在学生服务中心还有桌球厅这个勤工助学组织。年的夏末,我报名参加了上海的台球裁判培训,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当时的桌球厅前任主管张瑜学姐。在她的引荐下,我来到了这个热爱桌球的大家庭。
在桌球厅的日子十分奇妙,难以想象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球厅里,本科新生和硕士、博士一起打球的画面并不少见,一张球桌把跨越了年龄和专业,把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交流打球的思路,讨论正在进行中的赛事,分享关于台球和彼此生活的种种。
来到球厅,热爱的是台球,却不止是台球;结识的是朋友,却不止是朋友。
从热爱开始,在球厅延续。感谢缘分,感谢相遇,感谢在这里经历的一切。
图文
高峰付昊源欧阳嘉璐陶一铭
策划
夏山
编辑
浮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