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拉下旋球手臂的三个支点解析建议收藏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504.html

我们通常所说拉下旋球要降低重心,指的是身体、引拍动作的降低,要熟练掌握拉下旋球技术不容易,要完整的叙述动作要领也非易事,常见文字上的叙述笼统而简单。如若非亲身体验把握,完全简单复制视频教练的动作显然无法心领神会。主要一点是,对于动作的每个细节以及原理,没有人做出详尽的解析。鉴于此,笔者大胆的作出尝试,在此对动作的机理进行阐述,内容分几个方面来展开:关于球的旋转及击打(摩擦)、身体降低重心的姿势以及拉球动作过程重心变化的方法、手臂的三个支点作用分析等等。

球的旋转与击打:普通的上旋球是指通过击打摩擦球的顶部或中部,有时候也称这种球是平击球,落台后由于反作用力,自然的向上弹起,球自身的运行时逆时针从下向上的旋转,但这并不是说球不会向下运动,因为球还有一个向下的重心力作用。那么,业余球友在多回合练习上旋球攻球时为什么会打下网呢?这是因为你的击打点与落点呈一条直线,而且这条直线的末端低于球网的高度。有时候暴击轨迹呈一条直线也会成功,此时直线的末端高度大于球网。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球网的存在,后面将会提到球网与拉下旋球击球点的关系。需要了解的是,球体顺时针从上往下的翻滚并不是下旋球,强烈下旋球带有极其高速的左右旋转,当左右旋转力大于上下翻滚力以及重力时,球体不断向球台侧边运动,而不会向前。强烈下旋球通常在发球时出现,而且多以台内球为主。我们常见的所谓拉下旋球就是顺时针从上往下的翻滚,以及侧旋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旋球,为了叙述方便,姑且称为下旋球吧。如果对方对着球的中下部搓一板,过来的球出台后,我们可以先发制人进行拉球抢攻,避免被动的再搓过去冒高。但是业余球友有一个普遍的习惯,就是不观察来球的旋转状况,不论是上旋球还是下旋球,总是一个动作抬手就打,而且总是急急忙忙在球弹起的一刹那去接触来球。盯球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视线要始终随着球动,不要因为过于在意对方手部的动作而死死地盯住对方的手部不放。业余球友在击打来球时,目光总是投向自己期望的台面落点。正确的做法是,在拉球时,目光落在来球第二跳后的运动轨迹上。有专业训练新手时,先学会在地上捡球,先学会用手准确的抓住球,才会体会用球拍抓住球的感觉,俗称“球感”。要处理下旋球不难,基本原则是从球的下方向上击打(摩擦),球拍击打的起始点一定要低于来球,动作顺序在下面展开。降低重心身体各部位的姿势与还原方法:所谓的降低重心,用最直白的文字来表述,就是要使球拍在右侧低处击打,这个“低处“”有多低?通常在右腿膝盖上方。视线与球呈一条向下的斜线,而引拍到击球点也呈一条向上的斜线,这两条斜线的角度大概为60度。为了使击球力量最大化,尽可能加大引拍的距离,所以贯彻在身体右侧击球原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制造一个弧圈球,以弧线的轨迹越过球网。那么这个右侧与原来身体的弧度是多少?也就是说,身体从正位到侧转身,这个角度是多大?一般中线拉下旋球的弧度大概在45度附近,这里指的是拉球点到身体正位点的弧度,不过,由于需要引拍,小臂在击球前,已经在75度附近开始向上运动了。按照以上数字化标准,再观察来球快速向下翻滚,已经低于球网高度了,仍然在球网高度上方从上往下击打显然是失败的做法。这里已经解决了拉下旋球动作降低重心方法的两个基本动作,身体向右转动,右肩和手臂的下沉带动上半身的降低。有球友百思不得其解,侧身、转腰、下方引拍这些动作都做了,为什么还是将球打下网?这个姑且略过摩擦不谈,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细节被忽视了。就是基本姿势不正确,身体上半身过于前倾,造成向前击打过多,而丝毫没有去向上拉起下旋球。降低重心并不是感觉如临大敌,身体作前倾攻击状态,而且双腿弯曲过多,双脚距离过大,这样反而失去了重心。其实,在双脚抓住重心同时,后背要保持平直,这样便于腰部的转动发力。当完成拉球动作后,视线再次追随着球体的弧线,当球体越过球网时,身体已经还原到初始面对球台的位置,这就是还原。还原还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身体的回转还原不能再小臂还没有完成击打时就已经归位了,从开始手臂下沉的带动转腰,再由手臂向左斜上方的挥动带动转腰,或者说,转腰要稍慢一拍。拉下旋球手臂的三个支点作用分析手臂的三个支点是指肩胛部、肘部、手腕部三部分。在进行一般的上旋球攻球练习时,这三部分已经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这里再重温技术要领。笔者指出几点错误之处,或许会给读者加深印象。诸如:大小臂不能呈一条直线,身体直直的站着单纯用手臂去打球,那样不出几日,你的肩胛部将会隐隐作痛。大小臂虽然有一定角度,但保持僵硬,大小臂一起动,看不到小臂的挥动。手腕不灵活放松,握拍太过紧张,过于压拍,不断以拍面向下的方式去摩擦球的顶部(那样不是攻球练习,是蹭球,丝毫没有力感)。在攻球时,肘部基本上保持固定,没有必要随肩胛部一起转动,既离不开大臂的支撑作用,又要显示出小臂独特的脱离臂膀的向上挥动动作,这些文字描述比较苍白,没有图像视频加以对照,一时难于理解,读者只能在练球过程中慢慢体会了。笔者曾经提到,拉下旋球只是上旋球攻球的动作加大版本,手臂的基本动作并没有多大变化。业余球友在拉高吊弧圈球时,也常常看到大臂完全打开,虽然说可以上台,但是已经耗费了身体的很大一部力量,而且球弧线过高造成攻击力不够。所以,为了使动作紧凑,大小臂还是应当保持一定的角度,避免过于依赖手臂去拉球,而发挥不到转腰的作用。这只是指高吊弧圈球而言,如果要拉前冲弧圈球,动作幅度的加大显然阻碍了击打的力量了。本文的最后,涉及到拉球过程的难点:摩擦。专业教练通常会告诉你,摩擦主要是依靠手腕,但是到底如何用手腕进行摩擦?手腕与球体之间的数字关系如何?手腕是否需要转动(翻腕)?手、手腕与小臂三者之间的力量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鲜有人作出解答。掌握不到摩擦下旋球技巧,学拉下旋球往往会功亏一篑。先再强调一下,也有人演示表明拉下旋球一定要慢、再慢,等球的下降期云云,这种提法是哄人的白话。伊藤美诚再对丁宁发的出台球拉球抢攻时会慢么?不管是高点期还是下降期,这个慢的真实含义是指球拍向下的充分引拍准备功夫。试着回想一下,N次拉下旋球下网,都是在球台上方的击球动作,没有弧线,往下猛打,只是这两点错误,就表明不是拉下旋球动作了。回到摩擦话题,由发纯下旋球手腕稍外展开得到启示,拉下旋球时,手腕可以稍微下垂一点,当然不建议像水谷隼那样。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摩擦实际上也是一种提拉,手腕的下垂可以形象的称为第二次引拍。也有人称这个动作为“瞬间制动”,总之其目的是抵消来球的翻滚旋转,同时制造逆时针旋转(上旋),兼顾回球的弧线与力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