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篇原创作品
中学物理课,是很多人的梦魇。因为它不是记一堆公式就可以搞定,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你既要有抽象思维,还得有空间想象力,物理也因此被誉为最难学的科目,成为了最考验一个人理解能力的分水岭。
无论是追忆学生时代,还是正在课堂里学习的人,大家对于这门课的需求,其实都是很明晰的——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好老师,真的做到深入浅出,条分缕析,讲透彻其中的来龙去脉,能让自己跟的上老师的思维和节奏。
如果你的学生时代错过了这种机遇,但现在你还对这门学科有好奇心和热情,那么你有机会重新搞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最近开始坐镇搜狐视频直播间,化身物理课张老师,通过一个个大家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话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拉近物理和普通人的距离。
在这堂每周五、周日12点准时开播的物理课上,无论是宇航员的壮举,还是日月同辉的奇观,又或者是电子的运行轨迹等,你都可以得到张朝阳为你带来的别开生面的物理视角的讲解。
出仓
01
《张朝阳的物理课》深入浅出,
网友直呼“很好懂”
“格物致知”是和物理学的精神最相通的,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因此,走进物理,需要现实的桥节点和抓手,这也是为什么《张朝阳的物理课》要从当下网友最关心的生活现象和时事切入。
两堂物理课科普了“力”和“速度”。张朝阳从“牛顿被推”的故事引入“力”的概念,牛顿受力时,能量是如何被传递过来的?施力者会得到怎样的反作用力?他带着网友一步步推导公式,用生活化的话语引导网友思考,解释了牛顿定律和能量守恒。
可能是考虑到牛顿的例子离很多人还是有点距离,他特意引入了大家最熟悉的“打台球”的案例。提问网友两个球在撞击前和撞击后,两个速度是如何分布的。他在“直播白板”上手绘了两个球,细心标注球体的质量和速度,经过演算,推导出球体被撞击后的位移距离。
张朝阳的物理课不仅有公式推导、理论解释,还有发散性思考。如果飞船要逃离地球引力,需要多大速度?到火星需要多长时间?逃离地球后,还要继续逃离太阳系、银河系,又要达到什么速度?
势阱
△张朝阳的物理课直播
张朝阳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做了生动比喻,“人要逃出井底,跳到井边时速度为零,但手抓住井边,就出去了。”通过演算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得出结论“逃离地球的速度要达到每秒11.2公里”。
他还鼓励网友用类似的思考方法,以此类推,计算逃离太阳引力场束缚的第三宇宙速度。用刚学会的物理知识计算问题,网友跃跃欲试,积极性大增。按照张朝阳的方法,网友在评论中简单阐述了答题过程,“感觉物理也没有那么难”。通过解答“应用题”,《张朝阳的物理课》也实现了从单纯的知识积累,向探求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转变。
提到角速度、线速度、宇宙速度,张朝阳还不忘结合实际,紧跟时事,提问马斯克的飞船和我国神舟十二号的速度和运行状态是怎样的?一天能绕地球飞行几圈?他最后亲手计算出了马斯克的飞船和中国空间站每日绕地球飞过的圈数。
根据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分享的一段视频,从太空中拍摄日出日落,可以发现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可以迎来16次日出日落。“与物理课最后计算结果一致。”张朝阳称。
张朝阳的讲解方式从生活场景入手,先感知现象,从而探究规律。这种方法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能降低理解门槛。“很好懂”“能理解”是网友刷最多的评论。
的
据悉,在未来课程中,张朝阳还会科普朝霞晚霞的颜色、天空颜色、光速的问题、潮汐的秘密等日常现象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希望通过设置一个个话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利用物理学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专业人士认可,普通人能听懂的效果,借此激发科学学习的热潮。
02
物理课重实证不讲玄幻,
知识直播是搜狐视频主方向
听《张朝阳的物理课》,完全可以沉浸在张老师讲解的内容和思路中,而不用担心自己跟不上,或者笔记遗漏。这就是因为搜狐视频直播间配备的“直播白板”功能足够强大和好用。课程结束时,张朝阳特意贴心提示网友,教学有直播,课程能回放,还有“直播白板”可供复习。实际上,“课代表”还会将每堂课的笔记,发布在搜狐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