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接发球更具攻击性
尤其是反手拧拉的质量很高,给对方造成了很大威胁。而马龙接发球则更具控制性,以摆短为主配合劈长,同时偶尔以反手拧拉或挑打技术来牵制对手在接发球二、四板的衔接上,张继科更擅长于接发球反手拧拉后直接与对方形成上旋球相持,充分发挥自身击球质量高、力量大的优势。通常是在接发球第二板反手高质量的拧拉后第四板反手加力快撕或正手冲拉。而马龙更擅长于从下旋球打球,在接发球摆短控制对方后自己主动用正手抢冲或是在劈长之后反拉对方,虽然在击球质量上不如张继科,但马龙在节奏的变化上更胜一筹。
在相持过程中,尤其是近台相持,张继科更加依赖自己的反手,张继科的反手连续快撕力量大、旋转强且落点变化多,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很大。而马龙则更加相信自己的正手,在比赛中经常是反手快撕一板后马上侧身用正手连续冲拉对手,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双方形成中远台对拉后,张继科正反手实力更加均衡,且击球质量高。而马龙退到中远台后正手有较强的连续对拉能力,但是反手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从接发球的衔接再到五板之后相持的各项得分特征的得分比重来看,张继科的打法无疑更加凶狠,直接,主动发力进攻的意识和连续发力冲拉的能力更强。
接发球的组合很重要
无论是更擅长哪种接发球手段都要在下一板形成与之配套的良好的衔接球能力。因此年轻运动员要尽量形成一套符合自身技战术风格的、成熟稳定的接发球一体化的战术组合配套。论文随机验证编号:张继科与马龙接发球轮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研究接发球段前四板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相持段主动或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在突出接发球的练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近台或中远台相持球能力的练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不同的身体素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不同的技战术打法风格。因此年轻运动员要充分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条件。
主要得分手段
一是接发球直接疗拉对方的两条线得分;二是接发球第二板梓拉对方反手位,之后第四板反手快撕对方正手位或是正反手快撕快拉对方两条线;三是接发球摆短控制在对方的正手位近网或中路近网,对方回短后张继科反手疗拉对方两条线;四是一旦双方打球相持,尤其是反手位相持时;五是张继科抢拉半出台球和底线长球得分比较多,不但可以正手半出台抢拉对方三条线,更可以反手带有梓拉的动过抢拉半出台球,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张继科在一场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还是以主动进攻为主,因此其他几项得分特征在比赛中的得分和得分比重自然较低。
但是从中还是能看出张继科的技战术风格。在相持得分中,张继科往往能在双方连续的反手对反手的快撕中占得上风,而如果双方形成中远台的正手对拉,张继科的击球质量以及超强的跑动能力体现的更加明显,且在对拉过程中,张继科主动变线的意识很强,最终总是会让双方的相持局面变为自己的主动相持局面。在防守得分方面,张继科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主动防守的意识和能力很强,且战术意图很清晰。一是接发球反手梓拉对方正手位然后再压回反手位;二是接发球反手拉拉对方反手位,之后反手主动压制对方正手位再压回反手位;三是对方一旦中台发力拉住张继科,张继科在顶住对方的冲拉后,可以正手发力快带或是反手发力快撕打对方的回头球。
总结:
张继科和马龙不仅已成长为中国兵兵球队的领军人物,而且两人的技战术水平和风格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张继科的技术特点是以旋转为核心,力量大,反手突出,不仅结合了欧洲人中远台相持球能力强的特点,同时还拥有中国传统的中近台快攻的能力。结合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张继科在接发球时更多是以梓拉为主,然后主动与对方形成相持,并在相持中依靠比对手更强的旋转和力量取胜。摸索出能立足于未来兵坛发展趋势的接发球及之后衔接球一体化的模式。此外与张继科在相持中更多依赖反手不同,马龙经常会侧身用正手主动抢拉,因此显得更加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