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一哥,他的台球成长经历非常丰富,从小就受到专业训练,后来又到英国深造,这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和自身的努力也造就了他如今的成就。而他的动作也被广大圈内外人们所认可。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起学习学习。
首先我们看一张上半身动作演示,这里有几个要点:1、下巴贴球杆;2、后肘位置;3、握杆。
首先说下巴紧贴球杆的问题。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做不到,这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身高对动作的影响,如果个子比较高,身体重心自然也会更高,那么趴下去就会比较难受,不但影响自己的视觉,还会影响后手的动作。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将两腿之间的跨距增加以此调整重心,站位适当扭转侧身增加稳定性,具体可以参考罗伯逊的动作,他是典型的大高个、大长腿。
然后是后肘的问题。这一点不用过多纠结,后肘的位置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高度,而是根据身高不同所调整的。一般选手的后肘之所以看起来高一点,为了让球杆尽量保持水平;而个子高的球手则不必刻意提高,只要能让球杆保持水平即可。可以参考马克·威廉姆斯、马克·金等职业球手。
再说说后手握杆的问题。大多数短视频教学会告诉你尽量放松,不能紧握球杆,更有甚者说:只需要让你的手最大限度放松,就像吊起来,荡秋千一样出杆即可。其实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初学者。我们先看一组照片:
这两大斯诺克神仙级人物的握杆情况,足以证明上述说法的片面性。所谓放松,是在一定范围内、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的放松。放松的目的是为了发力更透,而适当紧握球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控制力度。正确的方法是:手要刚好包围球杆,尤其是虎口,在包裹状态下,保证了球杆的稳定条件下,肌肉适当放松,这样才能达到控力与发力通透的完美结合。开篇第二张丁俊晖的上半身动作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下半身动作与上半身结合
下半身的稳定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半身的击球动作。丁俊晖的身高特点也都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还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首先是站位,右腿负责支撑,右脚脚尖适当向外,左脚在左前方,自然跨步与肩同宽;后手和前手架之间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保证球杆的平直。右小臂垂直于地面,与水平方向成90度夹角。两腿之间的距离,随着身高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身高越高,会产生屈腿现象;个子越低,会产生支撑腿绷直的现象:参考凯伦·威尔逊和颜丙涛。
总结
没有所谓最标准的动作,只有最合适的动作。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对号入座,以此来调整自己击球动作的不足,让自己更加稳定合理。当然,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两个目的去服务:一是准确打进目标球;2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母球。两个目标总结为两个要点就是:1、为了出杆的精准度服务;2、为了更稳定的控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