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位社区民警春节“战疫”时刻
文/孙鲁虹
图/梁子维
大年初三早上7:50,黄海派出所的民警汪延志扒了口饭,匆匆赶往埠岚社区。烟台市莱山区的埠岚社区是个热闹的老社区,有近六千常住人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就成了民警老汪的头等大事。接到所里通知,正月初二下午,老汪就早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街上燃放过的鞭炮还散落着节日的喜庆,然而这戛然而止的春节长假对于老汪来讲,更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
走访中“汪警官,过年好啊!”虽然戴着口罩,小区的张大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老汪。
“过年好,过年好!女儿和女婿从外地回来一起过年吗?”
“早早就从广东回来了!说是过了十五再走!”
“哦哦。家里人都不发烧吧?”老汪关心地问。
“不发烧不咳嗽!都好着呐!”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闹得凶,跟家里人讲,出门可得多注意。”正唠着,老汪的电话响了,老伴打来电话,说晚上亲戚们来家里聚聚,让老汪下班买点菜。“别让他们来了。我这里走不开,也不一定几点回去,再说这时候还聚啥聚,疫情形势严峻,互相传染咋办,别添乱了。”
走访中匆匆挂了电话,老汪赶紧去辖区的KTV和网吧转转。几处娱乐场所大门紧闭,安安静静的,有家台球馆挂着一张大纸牌,写着“春节快乐,为了大家身体健康,本馆暂时不营业”。老汪晃了晃大门,锁得牢牢的,老汪放了心。
还没走几步,电话又响了。老汪叹口气正想着怎么做通老伴的工作,看了看却不是老伴的来电。
“汪警官!”电话里的声音急匆匆的,“我们这个小区有个邻居姓李,是武汉人,他和他爱人就住我们小区。可大过年的,他却在附近的酒店开了房间,你说,是不是他武汉有亲戚过来了?”
检查相关登记老汪的眉头立刻拧紧了。烟台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几例疫情,若这个时候有从疫区回来的群众没做好防护工作,出了问题可是大事。问清具体位置,老汪赶紧赶了过去。
酒店的工作人员对这位李先生有些印象,说的确是本人登记入住的,住进来就一直没出去。老汪不放心,还是敲开了房间的门。见到民警,李先生并没有表现得很意外,他耐心解释说,前段时间回了趟武汉,今天刚到烟台发现疫情好像已经很严重,他不敢回家,就住在酒店隔离几天。
走访中老汪登记了相关信息,仔细叮嘱他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少与别人接触。发现有咳嗽发热的情况,要及时通知防疫部门。对方连连点头。
辖区的几个小区出入口加强了管理,只留下一两个供居民出入,进小区还需要测量体温。群众抱怨进出不方便了,每次出门都绕远。老汪点点头,“嗯,的确不方便了。不过也互相体谅下,现在特殊时期,咱们小区工作人员又有限,现在严一点,也是对咱们自己负责嘛,疫情早点结束,咱也就早点方便了。”
设点检查手头上还有几个需要做随访登记工作的,老汪抓紧时间做了了解,问清了来烟台的具体时间,乘坐的航班车次,现在的身体状况。在得到对方没有发热咳嗽症状的答复后,老汪又仔细叮嘱了自我隔离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忙完这些,天都黑了。
回了家,桌上的饭菜扣着,摸摸还有温热,这一点热,卸下了老汪一天的疲惫。
“爸,昨天晚上你干嘛去了,你是不是后半夜才回来的啊?”儿子刷着手机问。
昨晚?哦,昨晚走访了十几户居民,都是外地赶回来过年的,跟他们反复强调过年不串门,健康最重要;昨晚去了两家快餐店,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和快餐店的卫生处理;昨晚在小区门口设置检查点,协调桌椅和测体温的设备;昨晚……
“昨晚加班了。”老汪淡淡地说。
吃了饭,老汪习惯性地走到阳台向外张望。
万家灯火已经点亮,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忙着刷碗。要不是看到对面楼里别人家玻璃上贴的红色窗花,老汪都快忘了现在是春节。
思绪有点远了,老汪回过神来,这两天住在酒店的李先生,得时不时联系下,问问他身体情况。明天得让居委会在小区出入口加派几个人手,临近中午的时候忙不过来。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