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手艺再好的能工巧匠要想完美地完成他的作品,首先做的是,必须先完善自己手中工具,要达到使用起来非常的得心应手才行。手里的工具都不顺手,做出的东西来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对于打台球来说,球杆是直接击球的重要工具,在比赛或练球时,虽然可以用公用球杆,总不如自备球杆,用起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换来换去的公用球杆性能,一时很难适应,在心理上会感觉别扭,所以台球高手都是用自备球杆,如何挑选一支台球杆呢?台球杆常见的选购误区是什么?
大家在看一根球杆的时候,都会先检查一下球杆是不是有够直,因为直的球杆打得才会准。那么怎么看直度呢?很多朋友会把球杆放在球台上滚,看杆头部分会不会跳,若跳的就是不直,不跳则直。事实真的是这样子么?显然我们不能那么简单的看这个问题有些球杆为了使其传力性更佳,中段承力部分会做的有一点点的“鼓”,这个很好理解,球杆中段相当于球杆的腰,只有腰能承受住力了,整个球杆才能更好的传力。然而这样的造型如果在球桌上滚动的话,杆头部分会产生很小幅度的的跳动,造成球杆不直的错觉,而其实整个球杆的传力是非常直的。
和LP一样,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是这样来制作球杆的,如果从球杆的后端往前枝看,两边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用一般的观念来衡量,这些品牌难道比机制球杆还差?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正确的检查球杆直度的方式应该是拿着球杆对着亮的地方,边转球杆边看,只要球杆的中轴线是直的,球杆中段鼓起来一点完全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球房里新的公杆都是滚得直的,因为公杆一般都是机制杆,机器打磨肯定直了,但公杆的传力自然无法与手工杆相比。手工杆都是老师傅慢慢手工打磨出来的,他们校验的时候就是拿着球杆用肉眼直接观察的,能不能滚得直完全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这里再说一个例子,史蒂芬亨得利当年横扫斯诺克球坛的时候得那支球杆据说在坏掉以前,已经是弯得像钓鱼竿啦,但没办法,他已经非常适应这根球杆,就是打得进球。
很多朋友都说要买一根适合自己的球杆,但其实“适合自己”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亨德利在更换球杆以后始终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一方面是年龄偏大的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常年打惯了原先那根有点“特殊”的杆也导致他无法适应新球杆。一根球杆的好与坏,关键还是打球者的实力有多少以及对这支球杆的适应度有多少。而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与其苦等一根所谓适合自己的球杆,还不如找一根自己可以适应的球杆。球杆重量和长度的选择球杆的重量和长度是选购台球杆的重要标准之一,恰当的球杆长度和重量能够使打球者的出杆更顺手、更平稳。现实生活中,不少打球者在选杆时候都把心思花在球杆的直度上,其实是不对的,球杆的重量和长度才是你选择球杆的重要因素。
重量对球杆的传力和打杆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样影响这两点的因素还有木材。一般来说同等的木材,重量较大的球杆比重量较小的传力要实在一些,但如果木材质量不高,重量大反倒会有打感发闷的感觉。所以如果球杆木材更为高档,选择重量较轻的球杆反倒是一个好选择。打感上传力通透,球杆运动自如,母球尾速表现佳,反馈清晰,是比较好的一种体验。斯诺克杆一般分为通杆和四分之三结构的,携带条件允许建议尽量选择通杆,不论什么价位,通杆的价位都要比分体优秀一点。至于二分之一的还是干脆不要看了。挑选斯诺克杆的时候看直度、箭纹等,就不细说了。只说一点关于箭纹,箭纹并不是能决定打感的一个属性,实际上箭纹对杆子的评价能起到的参照作用并不算是很大,不要过于迷信这个。除此之外,拿住斯诺克杆的后把,用手敲击尾部,感受球杆的震动,震动时间越长、频率越紧密说明弹性越好。而拿住后把敲击球杆中部,可以有效的听出球杆铜箍是否有松动。这一点对九球杆同样适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