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教育新闻
以下新闻来自1月20日出版的《天津教育报》。具体内容如下:
A1版
A1版导读
?带着7岁女儿赴滇支教——天津教师夫妻扶贫事迹被教育部点赞
?市教委印发进一步优化天津市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意见——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教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市教委要求各区和各高校做好寒假美育工作——以美育体验实践提升审美素养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汇报交流会举行——南开学子“向总书记汇报”
一到四版内容,详情可见阅读原文
(提取码:cp4l)
带着7岁女儿赴滇支教——天津教师夫妻扶贫事迹被教育部点赞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记者张超魏颖
从平原到河谷,从城市到乡村,有这样一对天津教师夫妻不远万里、深入大山,只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欺骗”家里老人,带着年仅7岁的女儿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支教,展现了天津援教教师的精神和风采。
他们就是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教师马强和杨村第一中学教师王超夫妇。
为了提升“三区三州”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部于年秋季学期启动“教育扶贫帮扶项目”。来自全国各地“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的60名“国家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奔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各个中小学校进行支教活动。其中,天津市教委遴选了3名骨干教师,除了马强、王超,还有静海区良王庄乡府君庙小学教师刘新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呈“四山夹三江”的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当地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交通极其不便;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当获知教育部实施怒江州教育帮扶行动的消息时,马强、王超想都没想,第一时间就向组织递交了支教申请。
得知夫妻二人的决定,很多亲友劝道:“不要去,那里危险、条件艰苦,况且孩子那么小。”
也有人不解:“他俩职称都评完了,为什么还要主动申请去那么远的地方支教?”
“就是单纯的想来支教,想来这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马强说。
夫妻二人都来支教,7岁的女儿怎么办?“留在天津会给老人增添很多负担,带到怒江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她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反复思量后,夫妻二人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带着女儿一起走。
“这里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是孩子,这里的孩子能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学习和生活,我们的孩子也能。”怕家里老人担心,他们“骗”老人说是去大城市出差。
当教育部工作人员得知夫妻二人要带孩子来支教时,既敬佩也慎重:“是不是坚持要带孩子?”
“是的!”马强、王超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教育部领导被他们夫妻两人的执着和无私所感动,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特别叮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同志转告夫妻二人: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好好在怒江支教,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向组织提。
教师工作司负责同志很快帮他们的女儿马祎辰联系好了学校并对她说:“你也是我们支教队伍中的一员,希望你能在怒江交到好朋友,好好学习。”天津市教委和武清区教育局的领导也打来电话,对两位教师表达了关心和慰问。
孩子像父母一样坚强,到怒江后很快融入当地孩子中间,逐渐适应了当地的学习与生活。
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住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路很难走,每天要花费40多分钟走3.8公里山路,上山下山走得小腿和脚后跟疼……一个接一个的困难没有吓倒和难住马强、王超:“当地老师能克服的,我们也能克服;克服不了的,我们想办法解决。”
他们重新置办了适合山地的衣服和鞋子。衣服洗完后因为天气潮湿三四天干不了,他们就买了电暖气烤干。
当地村民教育意识淡薄,“控辍保学”是这里基础教育教师工作的重点。当地很多家长习惯使用傈僳族语,不会说普通话。
为了更好地与家长交流、赢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他们到村民家中家访,请一位会傈僳族语的教师帮忙当翻译。
他们“因生制宜”,认真备课,仔细琢磨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授人以渔”,通过教学示范,帮助当地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尽最大努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帮扶支教工作,把天津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毫无保留地留在怒江。”马强和王超说。
据悉,天津市教委目前已选派骨干教师43人次支援“三区三州”,援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帮扶,提高了受援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市教委印发进一步优化天津市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意见——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记者张超实习生王轩昂)日前,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评估评价体系建设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共包括4方面内容:一是健全质量评价机制。高校要改进结果评价,摒弃“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方式,切实改变重外延轻内涵、重智育轻德育、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教学等片面倾向。要强化过程评价,加强对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论文开题、中期成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的评价,将学术道德、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导学关系等同时纳入评价范围。
二是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高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大力改进课程育人成效评价,把课程思*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把教师参与课程思*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思*课学习实践情况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考查,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要坚持分类评价、多元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位类型的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三是改进高校科研评价。高校要改进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和贡献导向,重点评价科研成果的创新水平和学术价值、对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关键问题的实际贡献、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论文期刊级别与数量、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不作为人员聘用的直接前置条件或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不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等直接挂钩。要改进学生科研评价,突出创新水平和研究价值,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实施差别化评价,探索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鼓励长周期评价。
四是优化导师水平评价。高校要严格执行《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坚持把师德表现作为导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业绩考核、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要把导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机统一,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
市教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记者张超实习生王轩昂)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市教委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年,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提升,高端引领、战略支撑”的学科建设格局。
《指导意见》包括十项举措: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凝练学科特色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强化科研源头供给,突出社会服务贡献,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学科治理体系,构建良好学科生态。
《指导意见》要求,高校要落实学科建设主体责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科学研究范式,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区域需求和行业发展,优化学科组织结构,在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治理体系等方面花气力、下真功,坚持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完善学科建设过程监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等。
市教委要求各区和各高校做好寒假美育工作——以美育体验实践提升审美素养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记者张超)日前,市教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年寒假学校美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保证师生健康安全的同时,各区和各高校要本着“面向全体、以美育人、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的原则,做好寒假美育工作。
《通知》要求,用好社会资源,丰富寒假文化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就近就便开展美育体验实践活动;倡导和用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院团等线上和线下公共文化艺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艺术鉴赏,引导学生通过美育体验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要培养学生每天听音乐的行为习惯,要以“每日一歌”“每日一诗”等不同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