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复旦副教授刺死学院党委书记,让我想起12
TUhjnbcbe - 2021/7/14 15:42:00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来源:知乎、行走吃瓜圏、新浪新闻、3D实验室

昨天,学术圈有个突发的重磅大事,复旦大学有一位从美国归来的青年教师姜文华,因为在六年考核期结束后,被学院解聘,在宣读解聘决定的现场拔刀怒向学院领导,导致数学学院的*委书记王某珍(男)当场死亡。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来看施害者

行凶者姜文华之前是Rutgers(NewBrunswick)年毕业的博士:

查阅USNews的排名,该校的数学专业在全美排名第22名:

其读博前的经历,姜文华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自己的本科生毕业。在网站上可以查到,姜文华年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

(注:该网站目前无法正常打开,但仍可通过百度快照进入)

而在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谭永基教授去世后的这篇回顾谭教授教学成果的文章中(谭永基教授的人生历程,享年73岁_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博士谭永基),有提到“王伟叶、姜文华、吴家麒因此获得了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这是复旦大学设立的最高奖项”。这三人都是年进入数学系的,是同一级的同学(在上面的图里,都在倒数第二行)。由此描述看,姜文华在本科期间应该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他当年导师的得意门生了。

经过这番简单的梳理,我们看到:姜文华高考后于年进入了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本科期间表现看起来相当不错。本科毕业后,进入了专业排名22名的Rutgers(NewBrunswick)数学系读博,年毕业。毕业后,发表了多篇论文。

当初耶鲁要他,但是他美国的导师坚决不让他去耶鲁,弄到一个美国统计机构工作,大概有点郁闷吧。后来离婚了,回国先是在苏州大学任教,后来于又回到了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

被害者

被害者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委书记,由于比较知名,虽然数学院封锁了自己的网站,还是可以顺利的从网上找到他过往的身影。

事情发生在昨天天下午三点左右,根据同学的爆料,学校里面来了警车带武警的,有同学说是数学系研究生答辩。虽然当时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大概可以知道的有,不是学生伤害老师,而是老师伤害老师。另外,不是无差别的攻击,只是针对具体某个人的,因此是仇杀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到了晚上,事情就更加明朗起来。根据来自复旦的爆料,嫌疑人是引进人才,本科读的复旦。他到复旦约定六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不达标就解聘,书记代表学院宣布解聘决定。被割喉,当场死亡。

饶是一路名校毕业,姜文华在回国之后,辗转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么多年,仍然无法获得一份安稳的教职,终于走上了害人害己的绝路。

为什么会如此?归根到底,除了他个人性格的原因外,还是国内大学最近这些年疯狂搞的tenure-track(非升即走)制度,实在搞的太狠了,把青椒们给逼上了绝路。

所谓“非升即走”制度,指大学对招进来的教师,只签6年的临时工合同。到了第5年的时候,如果觉得你不行,就无条件让你走人。这个“不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觉得你论文发表不够,或者觉得你课没教够,或者系内教师选举团投票不让你过,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12年前浙大32岁海龟博士跳楼自杀。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涂序新遗书

没有人知道,当年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这位32岁的海归,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他正在待业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当时应该正在睡梦中,对即将发生的灾难浑然不觉。

可以确认的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浙大提供的信息显示,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涂博士离世后月余,各种猜测仍然在网上发酵。

从芝加哥到杭州

年6月,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团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医院的医生。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而后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涂博士在个人网页上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做研究,我也喜欢游泳,慢跑,打网球,看电影,还喜欢和研究组的人一起踢足球。”

6月,喜欢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从芝加哥市返回中国。

当时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以半百计。

3月结束在杭州的交谈后,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个月后,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这个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愿意接受你们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本应于6月底毕业的他,向博士后老板申请了提前出站。他告诉妻子何晶(按照当事人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华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相比,何晶在国内的学习记录毫不逊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追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是她第二次跟随丈夫转换自己的生活环境。

涂博士选择归国并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说,他是一个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于是成为首选。

年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简历。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节,西湖的荷花开满池塘,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们的女儿,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可以预见的是,一家三口或许能在杭州团聚。

人才战略

涂博士属浙大“计划”引进的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多元。涂博士的回国,可以看做浙江大学“工程”的一部分。浙大*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的办公室,一份人才战略年计划的文件摆在案头上。

浙大*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告诉记者,浙江大学“计划”,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位大师,位核心人才,个创新团队,个学术骨干。在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他补充说,大师这个称谓有点不准确,但至少应该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级别。核心人才属于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造诣的教授,而涂博士应该属于个学术骨干之一。浙江大学教授上千,但并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够进入骨干队伍。换句话说,他感觉建工学院对涂博士的学术水平是很看重的。

涂博士归国有其时代背景。上个世纪末,公派被奖学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学生手持GRE红宝书走出国门,美国、英国、德国,依次成为留学生的首选。涂博士就读的西北大学,正是美国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分校区。

出国潮之后,中国的海归潮初具规模。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年,海归人数超过两万人,年,超过四万留学生回到中国内地,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突破5万。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是海归大潮的一条重要支流。十年前,还不乏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海归博士回到中国某所知名学府、一进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现在,行情有所缩水。

学校要主动走出海外筑巢引凤的,主要针对在海外拿到教职的资深学者。比如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浙大说,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浙大*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评价说,并不是一进校就能担当重任。资历越深,掌握的资源自然才能越多。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市休息了一段时间。

7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学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讣告里也提到了这个公寓,说明“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综合楼,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区正门的马路侧对面,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建筑。从简陋但还算干净的楼道上,可以一眼望到老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朝气蓬勃的学生来来往往,校园内挂着学术交流会议的横幅。

综合楼的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着的是给年轻教师做过渡安置用的住房。

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套内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个排放着的火柴盒,从外到内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元左右,略低于市场价,从工资里扣除。他们说,涂博士曾经在别的地方住过,对比后,还是搬到了这里。

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留学生,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但有小孩子要养,仍然不能在异国他乡存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足以让他们在刚归国时作为缓冲。

而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虽然位于并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要直逼2万元。

记者咨询了建工学院和涂博士同样职称的一位老师,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讲师发放,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多元钱。这位老师和涂博士年龄相仿,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生毕业。以这位老师的收入计算,他若要贷款买下紫金校区附近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首付计算,独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将近20年。他没有掩饰失落的情绪。他的同龄人若早早参加工作,已赶在中国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的21世纪初期,安居乐业。

意外的抑郁

在亲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开朗,但自杀前一个月,他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可以确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涂博士的悲剧发生后,学校去学生宿舍作过调查,了解到,从开学到他出事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一共去了5-6次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问,为人师表。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这和他的朋友同学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朋友回忆,涂博士还是湖边烧烤的积极组织者,给友人带去家乡的茶叶。

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在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还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解。清华校友录上,记录着涂序新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在涂博士的发言中看得出,他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对中国社会现状、法律问题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旦副教授刺死学院党委书记,让我想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