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过后,通知书姗姗来迟,我被师专中文系录取了,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好歹有了个“铁饭碗”(那个年代,大中专毕业包分配)。
走进大学校园,我享受起了“耍大学”的生活——沉迷于打游戏、打台球,天天迟到翘课。
一学期很快结束,期末考试给了我当头一棒——现当代文学挂了科。挂科要补考,补考一科得交50元。
我的高考成绩在全班排名算比较靠前的。
当老师在课堂上公布挂科同学的名字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一刻,我发誓,一定要找回尊严。
第二学期,我不再迟到翘课,也与台球和电子游戏彻底作别,每天吃完晚饭,运动一个小时,冲个澡,立即去图书馆充电。
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我读贾平凹,读史铁生,读莫言,读各种外国文学名著。
我在第二学期扬眉吐气——这一学期,我在校报和当地日报上发表了几篇散文;英语通过了专业水平考试;
总成绩跃居全班第五名,每一科都达到了优良水平,尤其是写作和古代汉语这两门学科,都获得了第一名。
虽然只有60元奖学金,但我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拿到奖学金的那天中午,我在食堂花7块钱买了卤肉,又买了回锅肉和炒猪肝。那一顿,我把自己吃了个肚儿圆。
品尝着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成果,我觉得找回了自信。
如今,我已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
虽然偶尔也有失去动力的时候,可一想起读大学时的辛苦,想起那个奋力拼搏的自己,我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摄影/鲁博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涓涓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