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仅15岁的丁俊晖在台球上显露天赋,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赢得台球神童的称号,20岁不到便跻身于世界大师赛16强的行列。
“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这是记者或好心人在劝他上学时丁俊晖发出的感慨。
很多人对这句话给予了过分解读,称赞者认为他认识事情深刻到位,而持有不同意见者是口诛笔伐。我们在这里只想注意一个现象就好,说这句话的只是个孩子,他也许只是表达了一种当时他面临的现状,并没有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而客观上是这个成了名的孩子着实对一些人的“读书无用论”产生了影响。
一、读书无用论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诞生于低阶层一种暂时缓解缺乏知识的说辞。
所谓读书无用主要是指经济利益不能因为读书而产生的一种论调。改革开放后,眼前出现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包工头、承包户、私企老板,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足,但是恰巧找到了市场的一个盈利空隙,因为那时候的市场领域不饱和,资源人力等各个方面配置不均衡,有大量的投机机会。这部分人我们是承认他有一点商业眼光的,而这种财富的实现也真实地伴随了他们的辛苦劳动和付出,没日没夜地干出来,这的确是一个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一些的江浙小五金企业。
昔日的劳工摇身一变成为了老板,于是周边很多人开始以他们作为参照,开始思考花那么多时间上学读书到底意义在哪里?某某没读书照样当大老板成为人们一句随时可以听到的口头语。在这种氛围下,读书无用论便甚嚣尘上。这也迎合了一部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和没有读书渴望的层级的人。成为了支持他们放弃读书的理论依据。
诸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了严重的困境。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几乎成了宿命。读上那么多年书,毕业后的工资赶不上技校生高中生,这真的让很多人对知识产生了怀疑。
二、人才潜力的发挥是有一定的孕育期限的,一时的不行不等于一直不行。
其实,仔细想一下就明白,文化程度不高的老板在同阶层人士中占比很低。也就是说我国人口中,特别是那个年代,没有上大学的比例远远大于考上大学的。那么在这么一大堆人群中,有几个成功者,有几个老板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知识分子群中,成功者相对的比例远远大于前者的比例。所以毋庸置疑,读书非无用,而是有用的。
真相隐藏在智慧的后面。眼前看,的确是一些没有花时间上学读书的人赚了一些钱,因为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劳动时间,在挣钱的时候别人还在上学。但从长远来看,具备了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他们经过一定与实践结合的时段,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无数的例证都证明,知识才是最强大的生产力。不读书的人工资现在可能比刚毕业的学生多一点,但是几年后,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者将是你收入的数倍。
三、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一项指标,读书能带给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经济是主线,但钱不能成为人生活唯一的目的。人生还有各色的多种多样。文学家、艺术家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都需要在知识的累积和拥有下获得。有人说上大学不一定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人生的气质的体验。这种经历能使得你拥有更贴近人性面的光彩和非凡。这也许是人类更应当追求的东西。
回到题首,事实上,丁俊晖在随后也上了大学。所以,我们就把那句读书无用看作是一句孩子说的话吧。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